原标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抗战中作为战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新中国的国歌。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
1936年5月,哈尔滨的日伪《满洲日日新闻》上,登出了这样一则消息,他们终于俘获了那位让他们头疼的抗日女战士。这位女战士,就是赵一曼。
在慷慨就义前,赵一曼给她的孩子留下了遗言: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位为国牺牲的母亲,是一位共产党员,她在战场上的身份,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所在的部队,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战,最早举起了抗日的旗帜。此后,在白山黑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14年之久的浴血奋战。
组织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长城。一个多月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即东渡黄河,首战平型关告捷,再战奇袭阳明堡机场。在敌寇疯狂进逼、正面战场不断失利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将士,打出了中国抗日战场的新局面。
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1938年5月26日,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操着浓浓湖南口音的毛泽东,正在发表演讲。他告诉听众:“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也是在延安的简陋窑洞里,毛泽东废寝忘食,写成了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窑洞中写作
此时,徐州刚刚失守,战局扑朔迷离。亡国论者认为中国不可能取胜,速胜论者却认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
1938年7月,《论持久战》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单行本扉页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简明扼要的25个字,为中国抗战指明了道路。
敌后战场浴血奋战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中日之间进入了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打开此时的地图,日军对华占领区的统治中心附近,出现了共产党武装创建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离北平不到300公里,茅山根据地离南京更不到100公里。此时,深陷泥潭的日本,也将目光对准了根据地。日军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报告,中国抗战力的据点在农村,对日作战的战力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民众力量。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面对敌人的”杀光 烧光 抢光”的疯狂大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展开了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困不死、压不垮,把侵略者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到1940年底,八路军、新四军由抗战开始的5万人发展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总人口已接近1亿人。整个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抗击了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中国共产党,为抗战树立了楷模,为民族竖起了精神的旗帜,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迎来了走向民族复兴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