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进京赶考”——从西柏坡到北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6年06月09日 09: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是中共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所以被人们称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9年3月23日,在西柏坡的土坯房前,毛泽东将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动身前往北平,面对依依不舍前来送行的乡亲们,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进京赶考去了!”,那么毛泽东为什么把进北平说成进京赶考?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北平,标志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到由城市领导全国。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

“赶考”铁律:“入城守则”

1949年5月25日清晨,当早起的上海市民走出家门的时候,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当天的上海《大公报》写道“进入市区之解放军,极有礼貌,因时在深夜,且在戒严状态下,故鸡犬不惊。”并称赞“此次解放军夜间进入我市,使数百万人民免受惊恐”。让上海市民惊讶的场景就是人民解放军攻入上海后,全体在马路上露宿。早在渡江战役之前,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制订颁发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当中共中央收到“入城守则”的草案后,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时任23军69师205团团长的秦镜曾回忆:“部队模范地执行了城市政策纪律,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谢绝一切物资慰劳。”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

考题:如何打破“历史周期律”

时间回到1944年3月,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用翔实的史料揭示了朱明王朝必然灭亡,和李自成起义军兴起但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文章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一个规律,即起义一旦胜利,领导层上下皆逐利、皆腐化。那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整风的高潮期,党的中高级干部齐聚延安参加整风。毛泽东在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兴奋地连连击掌:“好文章,好文章!” 他指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将这篇文章印成小册子,作为整风文件发给党内干部学习。毛泽东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源于毛泽东未雨绸缪,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历朝历代由盛而衰、始兴终亡的“周期律”命题。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看到作风朴素、精神振奋的解放区军民后,他在窑洞里与毛泽东进行了对话。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道路,来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毛泽东当即回答:“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答卷:“两个务必”“六条规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同时,他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宣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会上还围绕不当李自成、拒腐防变这个主题,提出了党内的六条规定,即一是不做寿,二是不送礼,三是少敬酒,四是少拍掌,五是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是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从当年的党内的六条规定,到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传统一脉相承。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