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我国实现首次产出量子非局域性 爱因斯坦提出后曾是不解之谜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6年12月03日 14:5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利用量子互文性产生量子非局域性,为把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研究融为一体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介绍,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呈纠缠态的两个量子,在空间上无论相隔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上另一个在月球上,他们仍然保持神秘的联系,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时,另一个瞬间也会发生变化,这种超出人们普通认知范畴的特性,构成了保密量子通讯的基本资源。

1935年爱因斯坦提出来后,量子的非局域性经多年实验验证的确存在,但它究竟怎么产生的,一直是不解之谜。

本次研究中,中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李传锋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利用量子互文性产生出量子非局域性,给这个不解之谜找到了一个答案。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专家介绍,量子的互文性构成了量子计算的基本资源。通常认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超乎人类想象,而量子通讯则可以实现杜绝窃听的绝对安全。此前,这两项研究可以说壁垒分明,本次研究,还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融为一体打下基础。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