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沈金康:你活着就是因为一条车胎,你自己救了自己。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7年06月28日 04: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统一着装,统一训练,一支自行车队疾驰在云南昆明郊外的公路上,坐在随行的面包车里对他们进行指导的是教练沈金康,这批运动员来自中国香港自行车队,沈金康担任这支队伍的总教练已经23年,回想起23年前第一次去香港,沈金康至今记忆犹新。

沈金康:我到达香港是当天晚上6点多,从上海出发的,这是唯一的一次,我爸我妈他们到机场去送我,因为他们感觉你去香港了。

记者:那个时候觉得香港好远?

沈金康:对,好远,而且因为签证的关系,而且还没有回归,大家都感觉,香港是一个非常非常神秘的,特别的,对它不了解的,我事实上是真的不了解。

赴港前,沈金康是中国自行车国家队主帅,那时候的他已经带领中国自行车队包揽亚运会几乎所有自行车项目金牌,让中国自行车队在短短8年时间里成了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6个月,沈金康受国家体委公派到香港自行车协会执教,目的是帮助香港队在广岛亚运会上争取前六名的成绩,但初到香港,就让这位金牌教练吓了一跳:没装备、没办公室、没经费,甚至没有一名可以自由支配训练时间的专业运动员。

沈金康:我早上5点钟的时候,就有一个运货的面包车,到门口来接我。

记者:怎么是运货的面包车?

沈金康:因为香港单车联会,没有属于自己的汽车。

记者:您作为堂堂国家队的主教练,在内地的时候什么待遇?

沈金康:那不能比的,内地的时候,你要车有车要有人有人,要住的地方就有好的办公室,什么都有应有尽有,一个天一个地,不能比的,没有办法比的,你怎么比呢,我没有办公室,我没有任何工具,我只有一个气筒。

记者:我以为您说您会有辆自行车,闹了半天您就有个气筒?

沈金康:对,一个气筒,因为打气大家要打的。

记者:自行车总得有一辆吧?

沈金康:自行车也没有,因为香港单车联会,没有属于自己的单车。

记者:他们靠什么去比赛,骑什么去比赛?

沈金康:因为运动员自己花钱去买车。

记者:就是说运动员自己骑着自己的车来,您是一辆没有的?

沈金康:我当然没有。

记者:您来图什么,要什么没什么?

沈金康:我想试试,因为它是一个跟我们制度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体育制度,我们是有世界训练网,有国家皇粮来支配,而它自行车要自己买,吃饭要自己的,还有比赛的衣服,今天比完以后明天要交回去,下一个比赛再借给其他运动员用,我看了实在是说不过去,我说这还卫生吗,这样香港的环境,能不能造就出未来的冠军。

1994年,香港还没有回归,沈金康的赴港签证办下来时,距离10月份的广岛亚运会只有3个月的时间,这3个月他要训练6名运动员,虽然香港有自行车协会,但协会更多是业余爱好者的联盟,6名运动员都有工作,同时训练无法保证,更严重的是,队员缺乏团体项目中必须要有的互相配合精神。

沈金康: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在加拿大比赛,更不可思议了,一个香港运动员突围出去了,最后还有很短的距离,一两公里,突然间一名香港运动员,从后面的车队,冲出去追赶他,把他追回来,带着所有的人把他追回来,那么前面跑出去的这位运动员没有奖了,不可能得奖,他也没有奖,因为什么,他已经把体力用在追赶上,下来以后这个运动员就跟我讲,沈教练我今天表现很好,我说怎么表现很好,我把他给追回来了,我没让他去拿奖,我说他是谁,他是香港队的运动员,你怎么能把他追回来不让他拿奖,那不是你自己香港对香港在比赛,不是跟对手比赛,这是一个队,香港队要赢了,你不让他赢,要把他追回来,他说他赢了,我的面子放到哪里去,听起来很幼稚,但是又很实际,那么这看到就是说,这是一盘散沙,这是体现不出一个队的力量,更不用说团队的力量了。

记者:您觉得什么原因会导致一个区域性的体育队伍,没有凝聚力,什么原因?

沈金康:因为这是社会的制度决定的,在凝聚力上面呢,首先就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集体的,或者是香港的利益,但是由于以往没有人带领他们,去从这个利益的角度去考虑。

记者:跟香港的这种归属感有没有关系,因为在1994年的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香港还是属于英国统治的一个殖民地。

沈金康:肯定有关系,比如我曾经跟我一个很出名的运动员讲,你要为香港去争光,他跟我讲我为什么要为香港争光,那我就听了很纳闷,如果在内地呢,你说你要为国争光,首先我不说它是口号,至少是每个运动员都知道,但是当我说到为香港争光的时候,他为什么说,我为什么要为香港争光,因为他没有归属感。

队员们的表现让沈金康开始重新认识香港社会,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亚运会,他意识到短时间内只能放弃团体赛,专攻个人赛,但是只靠业余训练,个人的竞争也无法胜出,沈金康希望队员能够全职参加训练,但是6名队员中,只有一个人愿意放下工作,全职训练,那就是黄金宝。

记者:你觉得你找到沈教练,你希望他给你什么帮助?

黄金宝:当时我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希望能够跟他合作,如果合作上面真的是没有希望的话,可能我就是。

记者:真的放弃了?

黄金宝:真的放弃了。

黄金宝1973年出生在沙田的一个贫民家庭,从小喜欢骑自行车的他,17岁出道便勇夺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冠军,但在香港松散的体制下,黄金宝之后的发展并不理想,曾经有两年时间,黄金宝停止了训练,在商场当电器推销员,沈金康执教香港队,让黄金宝看到了希望,但当时21岁的他已经发胖,被戏称为“球宝”。

记者:您觉得他是块料吗?

沈金康:是不是块料呢,我就在想他21岁。

记者:这对于骑自行车的这项运动来说,是黄金年龄还是已经过了黄金年龄。

沈金康:在国家队一定不会选一个初中级的运动员,要去一个重大的国际比赛,去拿奖的运动员,去选他进来,当我在国家队选运动员的时候,发一个通知,各省市都把前几位的运动员送来了,至少我把全国前6名都叫来吧,但是现在不是,现在是来一匹马,一定要变成骏马,不管这个马现在是什么马。

一个司令一个兵,沈金康带着黄金宝上路了,香港普通运动员不能从政府拿薪水,沈金康把自己的工资分一半给黄金宝,还找到自行车协会为黄金宝筹集薪水,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沈金康开始对黄金宝进行全面的改造。

沈金康:我认为他在香港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很难改造他,因为第一他住在家里,我不知道他家里能电视看到几点钟,还有训练完了以后,他回家不知道跟谁又去折腾了,曾经有一次我跟他到沙田,我说吃个河粉,我看到旁边台上,有两个金头发的男孩,我说这两个年轻人非常时髦,黄金宝跟我说他是我的同党。

记者:什么意思?

沈金康:同党就是跟我一起玩的。

记者:一路人?

沈金康:一路人,如果他每天训练完了就是回家的,我控制不了他,而且他的训练计划也没办法完成,所以我带他去了昆明。

昆明地处高原,非常适合锻炼运动员的耐力和血液的携氧能力,远离了香港的热闹繁华,沈金康对黄金宝的集中训练有了立竿见影的成效,1994年广岛亚运会,黄金宝夺得公路赛第四名。

记者:给您的任务是第六呢?

沈金康:这个第四你说是完成任务了,我认为根本就没有意义。

记者:但是人家给您定的是第六就行了?

沈金康:他给我定第六,我是想拿奖牌的,我永远是想拿奖牌的一个教练,这个第四名真是意义不大,可惜了。

而对于这个第四名,香港各界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沈金康:当时回到机场,你知道是什么样吗,几十个记者包围上来来采访,我说错了错了你采访谁,我说我们第四名不是第一名,怎么那么多记者,他们就跟我讲,采访的就是你,为什么会拿到第四,那么好的成绩,我就晕了,还有人送鲜花,还有拉横幅的。

记者: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沈金康:热烈欢迎凯旋回来,如果我在北京拿第四名亚运会,我说我能出首都机场的门吗,这就是说对成绩的要求和追求,香港追求的是突破。

黄金宝在广岛亚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轰动了香港,香港报纸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黄金宝的大幅照片,文章的标题是:黄金宝要在下届亚运会上拿金牌。

记者:就是4年之后?

沈金康:4年之后的亚运会拿冠军,我想可能脑子有问题,今年拿了第四,好像4年自己就是冠军,那我去问问他,你这个想法到底是要作秀,还是真的有这个想法?

黄金宝:我跟沈教练说,沈教练我想成为亚洲冠军,当时他感觉说,你这个小朋友,你是说真的还是说假的。

沈金康:我说我明天再找你谈,我一个晚上都没睡,我就去整理所有的资料,第二天我就跟他讲,你如果想拿下届亚运的冠军,第一你在4年里面要骑15万公里。

记者:什么概念,一天要骑多少?

沈金康:一天要骑到15万公里,意味着绕地球三圈多,每天如果扣掉休息天,100公里至少以上,最多的要两百多公里一堂课。

记者:您对他有信心吗?

沈金康:所以我说你行吗,我就问他?

记者:您为什么要得到来自他的,自己亲口说行还是不行?

沈金康:因为他要死心塌地地跟我练,他不能半途而废,香港当时的环境他可以说走就走,他跟我说沈教练,我明天不当运动员了,我没有办法去制约他。

记者:您有损失吗?

沈金康:我沈教练给你做的计划不是白费吗?

记者:那又不丢您的人?

沈金康:对,不丢我的人,我感觉他达不成的话,之后还有谁来全职训练,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就把他看成是火星,看能不能在你身上点燃以后,让那么多人投身进来,实际这是我的挑战。

师徒俩的目标达成了一致,黄金宝决定继续跟着沈金康训练,沈金康决定继续留在香港执教。为了锻炼黄金宝的心肺功能,沈金康带他去云南深山,接受系统的高原训练,平均每年要去五六次,每次一呆就是二三十天。3年后,师徒俩迎来了一场验收成果的机会。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开幕,与之前沈金康带黄金宝参加的比赛不同,这一次是刚刚回归祖国100天的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沈金康:那次记忆非常深刻。

记者:那次您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

沈金康:我来香港的时候是1994年,我带着黄金宝去参加当时的英国殖民管辖时候的奥运会,英联邦运动会亚运会,包括亚锦赛世锦赛,一连串的比赛,当香港代表团入场的时候,场上没有人为你欢呼,因为观众对香港没有概念,因为它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它没有在体育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上海参加1997年全运会,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入场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当时的画面,欢声雷动。

记者:您作为竞技体育的参与者,特别在乎这种氛围?

沈金康:我在乎的是谁的旗,谁的歌,我最喜欢听的就是歌唱祖国,所以当1997年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的身份去参加全运会的时候,那种荣誉的感觉,尤其在上海我是上海人,在家门口比赛,我做了很好的准备,我想能赢一个金牌。

那一届全运会,黄金宝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夺得了首枚全运会金牌。

记者:在1997年之前是代表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区去参赛,在回归之后,你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去参加全运会的时候,你作为运动员,所感受到赛场上气氛的变化?

黄金宝:当时小时候没有特别大的概念,只是我们去比个赛去参加一些高水平比赛,但是慢慢大了时候,就感觉很惭愧,全运会之后一个转变的过程,在一个国家背景下去代表自己,这个完全是不一样的。

记者:运动员尤其是竞技体育的运动员,他在参赛的时候后面代表着谁,这种归属感,强烈吗?

黄金宝:我相信是很强烈的,譬如说我们自行车,很典型的,我们自己的自行车骑行服,我们大部分全球很多国家,他们都会采用国旗。

记者:我是哪的?

黄金宝:我是哪,骑行服当中它有一点点改变,衣服是代表自己的国家,衣服给我一种荣誉感很大,责任感很大。

记者:香港的区旗?

黄金宝:当时自行车公司专门给我出,只能有一个LOGO,他就问我喜欢什么,有什么要求,我说你可不可以帮我做一个香港区旗,其实这个头盔,你也看到这边也有。

记者:也有一个紫荆花?

回归之前,香港没有一辆自行车是政府购买的,回归之后,香港特区政府为黄金宝参加1998年曼谷亚运会,购买了第一辆自行车,黄金宝骑着这辆自行车,夺得了200公里个人公路赛的冠军。

记者:1994年他拿第四回来,全香港就轰动了,1998年他拿第一回来,香港是什么样?

沈金康:就像现在你去拿一个奥运金牌回来那样的感觉,而且是在这样一种强势下拿金牌,不是说侥幸那种,不是说有谁来帮助,真的是靠实力去获得,这时候大家就是开始重新认识香港的年轻人,香港的单车运动,到底是偶然的因素,还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记者:这块金牌,这名运动员给香港社会对于自行车的喜爱,投下一颗什么样的石子?

沈金康:很多的年轻人开始踊跃来报名,最多的时候800多个人来报名。

记者:出乎您的意料吗?

沈金康:那当然了。

记者:您觉得能有多少人来?

沈金康:我们体院上上下下全都忙坏了。

记者:有点一夜暴富的感觉,突然一下有那么多人才供你挑。

沈金康:对,一夜暴富,对我来讲,教练的财富是运动员,所以我是暴富了。

沈金康守护的这个火种,终于点燃了。继曼谷亚运会摘金之后,黄金宝在多哈亚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上,又连续摘金,还是2007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黄金宝用一系列成绩,奠定了自己“亚洲车神”的地位,成为香港无数年轻人的偶像,也掀起了香港自行车运动的热潮。2013年黄金宝退役,成为一名自行车教练,和沈金康从师徒变成同事。谈到和黄金宝近20年的师徒关系,沈金康说关键是不和运动员产生利益冲突,执教过程中沈金康从来不参与运动员的奖金分配。

沈金康:不想跟运动员之间产生任何关于钱的关系,除了这些以外,我不跟运动员产生吃饭的事情,我连吃饭都没跟他,我跟黄金宝没有一起过吃饭。

记者:这就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沈金康:不叫人情味,我感觉吃饭我埋单可以,他埋单不行,很简单,因为我工资高,我是他的上级。

记者:您在香港这20多年没有因为获奖而得到额外的钱?

沈金康:没有。

记者:一次都没有?

沈金康:一分都没有。

记者:您的收入?

沈金康:我的收入就是工资了,我很满足。

记者:您图什么?

沈金康:我感觉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我跟别人不同,你知道我在1980年,本身就应该死去的人,但我活着我不是活得很好,又为什么还要追求其他。

1980年是沈金康人生的分水岭,那之前,沈金康曾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最好的自行车运动员,拿遍了国内所有中长距离自行车公路赛的冠军。然而,就在1980年的7月8日,沈金康和其他7个队友在山路上训练时遭遇车祸,因为保护队友沈金康被迎面驶来的大卡车撞到,紧急情况下沈金康用备用的自行车内胎绑住伤口止血,保住了生命,但左小腿和左足被截肢。

沈金康:我如果不自救就是没命了,没命现在没有沈教练,也没有沈金康存在了,瞬间几分钟就会没命,股动脉断了,血喷得那么高,你不止住不就死了吗,你不是活着了吗,活了不就是多余出来,就等于是你救了自己,当然要珍惜生命。

记者:多余出来?

沈金康:本来我认为是死的,你活着就是因为一个车胎,你自己救了自己,生命的珍惜,应该珍惜为这个运动失去腿的事业当中。

车祸结束了沈金康的运动生涯,但他的自行车之梦并没有破灭,而1994年赴港执教,进一步缔造了沈金康的传奇。执教香港自行车队二十多年,沈金康一手将队伍带到世界级水平,培养出“亚洲车神”黄金宝、“香港女车神”李慧诗等多位世界级自行车运动员。从当年的一个打气筒到政府投入近12亿港币建成的单车馆,24年香港自行车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记者:您觉得您在翻天覆地地变化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沈金康:我认为是黄金宝,李慧诗他们香港这年轻的一代,给了我一个机会,他们是火种,所以我要感谢火种,没有这个火,燎不起现在这样一个原 ,而且香港单车队,给人一个最深的形象,是一个完整团队系统。

记者:有凝聚力了?

沈金康:对,不是刚刚开始的时候,香港运动员出去,我把他追回来,不是说团体赛比赛的时候,怎么到最后自己内部来冲线,而现在我为黄金宝的冲刺要拿冠军,我愿意牺牲我自己什么都不要。

记者:竞技体育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他在赛场上,他的背后

就是他的团队,就是他的国家。

沈金康:对,在我认为一个高端的运动员,进入到最高阶段的时候,他需要的力量并不是钱,你说放一堆钱在前面,你能去拿冠军,一个国家的力量在背后支持着你,为这个国家去争取荣誉的力量,我相信一定胜过钱,胜过奖金,现在我带的运动员,当国歌奏起的时候,他会跟着唱,他会激动,他会为之去奋斗,因为我要战胜世界,我是中国人,我是香港运动员。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