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外眼看中国】中国设施 世界惊叹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7年10月22日 12:5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十九大采访期间,80多名中外记者,体验了地铁无人驾驶列车,参观了北京新机场。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

在北京燕房线地铁列车上,初次来到中国的缅甸记者们非常激动,她们乘坐的是预计年底将开通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列车。

央视记者 李霜溪:我现在的位置是燕房线指挥调度大厅,同时这里也是燕房线的司机室,每天早上,我身后第一排工作人员通过电脑下达指令,之后燕房线开始全天,全自动运行。

接到指令后,列车自动进行30余项安全检测,确保健康状态。乘客登车后,车门自动关闭,列车自动出发。

塞尔维亚新闻晚报 伊万娜:我去了不少城市,这是第一次体验没有司机的地铁。

缅甸民主浪潮记者 埃朱:非常平稳,没有感觉到晃动,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

在北京的地上、地下19条轨道交通线路相互穿插,每天超过1千万人从345座车站出发前往各自目的地。尽管路网密集,各线路行车、客流情况,在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调度大厅尽收眼底,令外国记者们十分惊叹。

白俄罗斯通讯社资深记者 阿琳达:我今天非常开心来到这里,政府在轨道交通线上用了多项前沿技术,尤其关注安全问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举一动举世瞩目。

而在巴基斯坦记者扎米尔眼中,体验北京地铁,不仅让他激动,更让他觉得亲切。因为10月初,巴基斯坦刚刚迎来首条地铁,这趟车正是原装的中国造。

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记者 扎米尔:最近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地铁,使得巴基斯坦地铁网络能够升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这样的地铁系统,也能在我们国家使用,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便捷。

对于外国记者们来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还意味着高效率。在北京新机场的施工现场,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安装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飞行区超9成的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2年内新机场将投入试运行。这样的中国速度对瑞士媒体记者米乐来说,近乎不可思议。

瑞士《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 米乐:中国的建设速度太快了,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欧洲四五百年的成果,你们三四十年就达到了。

新机场的航站楼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首创由8根C型柱支撑,安装精度误差只有1毫米。高难度工艺带来最直接亮点就是便捷,从中心区到达最远登机口只有600多米,旅客步行只需要8分钟。埃及消息报的记者默罕默德一进入航站楼钢结构主体内部,就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照。


埃及消息报记者 默罕默德:令人惊讶,我从没看过这样的建筑,这是一个地标性建筑。

加蓬国家电视台记者芒加则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出行便利,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持续增进的国际往来,提供重要支撑。

加蓬国家电视台记者 MENGA YANNICK:这不仅对中国,对于周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打开大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更多的人到来,有更多的方式往来北京,特别对于贸易,将非常有益。

在采访期间,记者们还在留言板上,写下了他们眼中的中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