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中国载人深潜新征程:“深海勇士”号首次实现连续夜潜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05月21日 11:3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正在我国南海海域执行试验性应用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于20日凌晨成功回收,在本航段首次实现连续夜潜,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20日凌晨0点刚过,在南海西沙进行了8个多小时采样和观测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回收,返回母船。就在前一天,“深海勇士”号刚刚完成了一次夜潜任务,并且在当天24小时内两次下潜,平均作业时间均超过8小时。两天时间,它实现了三次下潜,还包括两次连续夜潜。这样的作业能力,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本航段领队 彭晓彤:国际上(潜水器)夜间下潜的国家相当少,只有俄罗斯具备夜间下潜的能力。夜间下潜的难度在于如何有效地保证潜水器在夜间的安全布放和回收。一台潜水器是否具备夜间下潜的能力,实际上反映了这台潜水器运行和维护的水平。

彭晓彤表示,由于在海底没有光线,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对于潜水器而言都是一样作业的,因此夜潜考验更多的其实是潜器的运维团队。“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具备的全时段作业能力,离不开运维团队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夜间布放回收安全规程,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深海勇士”号的运行效率和应急的处变能力。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多次的夜里回收,夜里布放,潜水器(状态)现在非常良好,各岗位操作得非常顺畅,操作流程非常规范,所以我们形成了一个整个潜水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布放回收的操作流程,都已经固化下来了。

数据显示,自从“深海勇士”号今年投入试验性应用以来,已经实现了16次夜间下潜,每次下潜作业时间均超过8小时。按照计划,“深海勇士”号将随母船“探索一号”继续在南海海域执行南海大计划科考任务,预计将在5月底完成潜次任务,返航三亚。

运维“深海勇士”号的“深海勇士”们:日常运维仅需半小时

“连续夜潜”、“一天两个潜次”,听着这些关键词就可想而知,这样高效率的作业水准,除了“深海勇士”号各大系统的功能性稳定和设计上的可维护性外,还考验的是潜器部门的运维能力。为了保障潜器具备全时段作业能力,运维团队的每个人都练就成了真正的“深海勇士”。

事实上,虽然“深海勇士”号可以实现昼夜科考,但每个潜次,潜航员和科学家都会进行合理的轮换,以保证当天潜次的安全和科考效果。而潜器部门的运维人员,为了保障潜器的正常运转,从潜器布放前,就要开始忙碌了。

本航段潜水器部门长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潜器在下潜之前,我们对整个潜器的全系统进行通电检查,根据我们比较成熟的一个通电检查表,然后一个一个进行通电核对,我们潜器一共80多项内容,每一项都要通过通电检查以后,都没有问题,我们才会进入各就各位这个流程。

各就各位以后,“深海勇士”号会按照正常的布放流程,到达水底。这时候,运维团队会派出专门的水面监控人员,每分钟对潜器反馈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来分析潜器的状态和位置。而等潜器回收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潜器进行常规保养。为了实现特殊情况下的一天两个潜次,这就需要运维人员对保养内容和时间的精准把握。

本航段潜水器部门长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维护保障人员对潜器的功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它的常规保养工作也是操作得心应手。目前尤其是我们的潜器回来以后,我们的充电充气充氧,以及挂压载的工作,基本上能在半个小时就完成。

有了这样一群幕后的“深海勇士”,截至目前,“深海勇士”号已经成功进行了70多个潜次。从2018年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开始,几乎是每天完成一个潜次,特殊情况下,一天还需要进行两个潜次,并且作业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数据显示,“深海勇士”号试验性应用的前两个航段,曾连续下潜20次,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连续下潜作业纪录。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已经在南海进行了70多个潜次,我们完成了大量的科考工作,以及人员培训工作。随着我们潜航员队伍的成熟,我们主驾驶人员是越来越多,相信未来我们承担更多的不光南海、还有全球的一些科考航次。

记者探秘:“深海勇士”号下潜哪些科考成果

作为“深海勇士”号试验性应用阶段非常重要的第三航段,“深海勇士”号几乎每天都有科考潜次,那么它今天带回了哪几种样品呢?这些科考成果都将如何处理呢?

央视记者 田琪永:“深海勇士”号回到母船之后,科考人员就会把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分类处理。

本航段科学家 李新正:现在航次科学家咱们看到的这些样品,就是贻贝,这是冷泉的贻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冷泉的物种,另外还有这是管虫,这也是冷泉典型的物种,如果从科学上来讲,就可以来了解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另外,从找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天然气水合物从成分上,从质量上都会不同,所以通过研究这些,在经济价值上有什么不同。

​央视记者 田琪永:除了生物样品以外,科学家们还会采集到不同种类的地质样品,这些样品也会在地质实验室进行分类处理。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 李江涛:这些是我们利用“深海勇士”号从水深1400米的海马冷泉采集到的沉积物柱状样品, 我们会对它里面的水体成分,矿物成分,还有主要的微生物的类群进行分析,我们会逐步地进行取样,然后拿到我们的室内进行相应的分析。

在地质实验室,一排注射器下密密麻麻流动的水珠格外引人注意,这又是做什么的呢?

本航段科学家 吴自军:主要是做沉积物柱状样里面的孔隙水,这个地方是冷泉的地方,它在从地底下渗透水体的过程中它到底发生了哪些化学的生物的过程,为了揭示它,就需要水体的化学的组成,包括同位素的组成关键的过程,对于我们理解甲烷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对海洋上物质的循环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除了生物和地质样品外,还有一类科考成果就是潜水器拍摄的视频资料和观测到的相应数据。本航段结束后,科学家将对这些获取的高质量样品和数据在深海生物、地质、环境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央视记者 周旋 杨理天 田琪永 张桅)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