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丨“个体户”故事诉说40年变迁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12月16日 16: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是一个时髦的词汇,从义乌卖货郎,到拿到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再到北京第一家个体经营的饭馆,时代变迁也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不同个体的故事。

这个竹筐,不要小看它,在改革开放历程里,它功不可没。早期的义务商人就挑着这样的货担,用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里的鸡毛、塑料等废品出售,从而获得微薄的利润。从这样的简陋货担起步,现在的义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正是改革开放才拉开了做生意的大门。这里有这么一张营业执照,办理日期。大家注意看上面的编号,是10101号,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呢?

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它的所有人是这个人,叫章华妹。章华妹前几天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她当时也不知道这是全国第一张营业执照,觉得自己特别荣幸,要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从那时候起,“个体户”这个词开始出现了。章华妹现在已经不是个体户了,她已经成立了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了。

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实现了飞跃,身在其中的每一个普通个体,也会延续这种“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这家小饭馆其实面积并不大,我刚才数了一下,大概有11张桌子,但是整个饭馆里,有一种特别温馨复古的感觉,比如说这个镂空的绣花桌布,是不是特别的亲切和熟悉呢?还有柜台上这个包浆的老算盘,小的时候大家都会打几下,当然说到这家饭馆的历史呢,我们还要从墙上的这张报纸说起。大家看,这是1980年10月7号的北京晚报,在这个版面的正中间,有这样一条新闻,本市城区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

悦宾饭馆创始人外孙 刘帅:当时这个餐厅为什么要开,我姥姥跟我姥爷五个孩子,那会怎么能养活了大家,所以就想了这个一个办法,通过自己手艺咱开个饭馆。

悦宾的创始人刘桂仙和郭培基夫妇,原先都是单位食堂里的厨师。当时没有个体户这个词。所有饭馆都是国家经营。刘桂仙是个急脾气,想到就要做,转天就跑到工商局去申请营业执照。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答复她,国家还没有政策,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在刘桂仙一遍遍跑工商局的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就这样,4张旧的小桌,10多把小木凳,4块塑料布,在胡同里的几挂鞭炮声中,悦宾饭店就这么开张了。

悦宾饭馆创始人外孙 刘帅:那会儿我们只卖鸭子,但是你看现在呢,像这个蒜泥肘子,五丝桶,干烧黄鱼啊,都是我们主打的菜。这蒜泥肘子啊,一年怎么着也得卖一万多份。

如今,红红火火的悦宾饭馆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刘桂仙的外孙刘帅从日本留学归来,虽说在国企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每逢周末,他都要守着这胡同中三十多平米的小天地。

悦宾饭馆创始人外孙 刘帅:就是因为有这个饭馆,我们第三代人,才能享受到现在的生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