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钟南山院士团队: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活病毒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02月13日 17: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月13日下午三点,广东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通报钟南山院士团队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最新研究成果。

赵金存介绍,上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广州本地一例患者的呼吸道样本中分离了新型冠状病毒。

本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了广州三级安全实验室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从一例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粪便中也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可能存在新的途径,但这些途径是否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则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赵金存强调,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虽然发现了这个可能性,普通民众不用特别恐慌。对普通民众来说,一是避免参加聚集性社交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另外也要注意整个家庭的卫生,包括家庭环境、下水道的通畅等问题。研究的发现会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起到促进和完善的作用。

此外,在今天(2月13日)于北京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部分病例早期的症状中有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患者粪便的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在消化道内也可以增殖。通过对病例临床表现分析表明,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状是初发症状还是并发症状,发热、乏力、干咳仍然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为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消化道的传播(包括粪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米锋提示,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坚持勤洗手、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感染风险。在有疫情发生地区,医院、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需要做好常规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什么是粪口传播?

所谓的粪口传播,是指患者粪便污染了食物、水等,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病从口入”,就是对粪口传播的通俗说法。粪口传播的传染病并不少见,如手足口病、霍乱等。

如何预防粪口传播?

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粪口传播主要通过饮食及水进入消化道后引起感染,只要做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控相对容易。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避免食物被污染;

购买食物尽量选择包装产品,少买散装食品;

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

加强卫生间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间的通风、干燥;

马桶冲水时最好盖上马桶盖,能减少病毒的散播、防止产生气溶胶扩散。

2月1日,有媒体报道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现部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核酸阳性,病毒有粪口传播风险。

2月2日,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及湖北省的专家在就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的讨论中,钟南山院士指出,需要注意病毒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2月7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增多项措施预防粪口传播途径。比如,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需采集便标本,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具备独立化粪池,无独立化粪池的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进而降低粪口途径传播风险。


监 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席罗曦 崔霞 王薇

记 者丨陈旭婷

主 编丨李瑛

编 辑丨樊嘉晨 汤沛 章文君 李夏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