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非遗影像公开课”、“非遗音乐留声机”……非遗文化保护玩出新花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06月12日 12:4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国家图书馆推出“非遗影像公开课”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由文旅部非遗司统筹开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于2015年启动,将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实践、教学等工作制作成纪录片。在即将到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将部分非遗传承人纪录片,以专家影评公开课的方式,全面对公众开放。

此次国家图书馆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中,精选20部作品,邀请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的11位非遗专家讲述如何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理解其精神内涵。以“公开课”的样式,让观众“在光影中,看懂非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王馗:比如说邵阳布袋木偶戏,你看上去它就是生活中给我们讲讲故事、演绎历史的艺术,但就这样一个艺术品类,它跟两千年来的一个艺术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我用这样一个公开课的方式,把他们背后的文化背景揭示出来。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 汤更生:这些文化遗产怎么能传承,怎么能让公众知晓,比如公开课,比如纪录片的展映、讲座、展览,在现在的图书馆,这样一个综合文化传播媒介中,对公众的非遗普及教育是都可以实现的。

该系列课程将于6月13日在国图官网、央广网等平台发布。同时,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国图影院还将进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线下展映活动”。

音乐类非遗“触网”上线 探索传播传承新模式

今年,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云游非遗 影像展”,首次放在线上举办。其中“音乐类非遗”的相关内容已经在网络平台提前上线。

作为“云游非遗 影像展”的“音乐类非遗”部分,“听见非遗 音乐留声机”专区汇集了京剧、粤剧、黄梅戏等多种传统地方戏曲、以及民歌、曲艺等内容,自6月8日提前上线以来,目前专区内容播放量累计已超过576万次。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听见非遗 音乐留声机”专区还将邀请粤剧名家等举办线上非遗音乐会直播,向网友展示传统戏曲音乐的魅力,以及传统乐器的制作技艺等相关知识。 

此外,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网络音乐平台,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了《非遗音乐图鉴》。据数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类非遗开始在线上播放、演出和直播。各大网络音乐平台也启动了“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传播”工程,目前,已有十多种传统地方戏曲、近两百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一万多首曲目,以及超过两万首民歌民乐,在网上播放超过574亿次。音乐类非遗也逐渐突破了地域属性,以及年龄层的壁垒。

“听见非遗 音乐留声机”专区负责人 刘杭:比如说我们现在自己的平台上,粤剧这一块有299.9万的观众,像成都还有重庆地区的观众也非常喜欢听粤剧。这个就说明我们近年来在非遗传播上,很多人逐渐理解了粤剧本身传达的内涵。整个的非遗音乐内容,我们平台每月有一亿多人次的90后、00后用户是会关注到非遗音乐。而且他是长期去关注,而且他们会自己去创建一些歌单,去收录这些非遗作品,然后自己去进行传播。

与此同时,粤剧艺术家倪惠英、陈玲玉、客家山歌演唱家徐秋菊、岭南派古琴演奏家谢东笑等也纷纷在网上直播间为网友们带来一堂堂非遗大师课,在为年轻人普及非遗知识的同时,也找到自身艺术发展的突破口。 

“听见非遗 音乐留声机”专区负责人 刘杭:直播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一些实时字幕,通过这些字幕和讲解能让大家知道是在唱什么,让大家在爱听的同时能够听懂,真正能够实现非遗的传承。


(编辑 吴梦萱)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