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小康在哪里丨七里诗乡觅乡愁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08月14日 23: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小康在哪里?在四川都江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七里诗乡。

其实,七里诗乡并不是一直这样美,她也曾垃圾满地,黯淡无光。而今天的七里诗乡,不仅是绿水青山里的美丽图景,还有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春风共沐靓田畴,致富农家盖小楼。房前塘内鱼肥跃,屋后簧中鸟脆啾。 

成都台记者 姜澜雨:迎着明媚的阳光,穿梭在现在近千亩的碧绿稻田里,不知道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有没有和我一样感受到这个扑面而来的风吹麦浪的美妙的情绪。其实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成都都江堰的七里诗乡。那今天我来到这儿,不是单纯地来看风景的,我是带着任务来的,那就是沿着绿道找寻小康。不知道在这样的美丽乡村里,本地村民心目当中的小康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刚刚呢我们在镜头当中是听到了有一位诗人在念诗,其实他不是其他人,他就是我们的本地村民,也是现在开着观光车载着我的毛强毛大哥。来,毛大哥,我们先跟观众朋友打一个招呼吧。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七里诗乡的观光车的驾驶员毛强。 

成都台记者 姜澜雨:刚刚我听到您在念诗,然后里边儿提到了这个小康生活,我觉得刚刚那首诗特别的美,我不知道是哪位诗人写的呢?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这个就是我们石羊镇七里诗乡的,我们本乡本土的那个农民诗人自己创作的。

成都台记者 姜澜雨:本乡本土的农民诗人,咱们是就是有这种传统习俗,然后会由我们本地的村民来作诗吗?这样的活动吗?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对对对,因为我们这些农民就是闲下来的时候,没事做的时候就是会创作一些诗歌,还有诗词之类的。 

加强修复与治理 林盘院落实现蝶变

七里诗乡,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4万多农民生活在这里。你可能难以想象,如今美如画的七里诗乡,10年前却是当地有名的脏乱差乡。虽然这里有着近5000年的巴蜀文化川西林盘,但庭院杂物堆放无序、路边沟边垃圾遍地,让这里黯然失色,连本地村民都纷纷搬走。2014年起,当地加强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和修复,将社区林盘院落梳理分类,并充分发挥村民们的力量,实施林盘院落“微治理”,用扫把“扫”出一个个干净、整洁的院落。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黄文礼:通过我们的“扫把革命”,解决了我们农村脏乱差的顽疾,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化了。

环境变好产业升级 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环境变好了,外出打工的村民重新回到这里,毛强就是其中之一。 

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我回来之后,我就把我们的房子简单地改造一下,符合我们川西民居的特色,我们的游客来了之后,有饭吃、有住的地方,然后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如今的七里诗乡,有田园绿道、有川西林盘、民居、湿地串起的原生景观。有文化民宿、乡愁体验、有土特产。不仅自己生活得舒服,赚钱的门路也随之而来。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自媒体人 王仕雄:我基本上是每天要做一次直播,我们要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目前是属于我们的品牌打造期,让更多的人知道七里诗乡,知道这里的农产品。

在七里诗乡,美好生活不单单指的是绿水青山、是勤劳致富,还有一个祖祖辈辈的传承,那就算它刻在名字里的乡愁——诗乡。8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从圆通古镇步行七里到达布金寺,并赋诗一首《夜宿布金寺》,七里之名由此而来。当地对诗歌的热爱延续至今。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康洪:燕子衔来二月春,堂前屋后鸟争鸣。田园深处有我家,祖祖辈辈建设它。

成都台记者 姜澜雨:我刚刚过来的时候一路上就看到他们在那儿,是在开Party ,在聚会吗?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毛强:不是,这个是我们石羊镇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他们在我们的诗歌广场做的一个赛诗会。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姜群瑶:秋收的田野变得如此空旷,涓涓细流将视野拉向远方。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王登元:川西坝子多风骚,田园风光大展现。

诗情四处流淌 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成立于2003年的柳风农民诗社,是乡里文化的招牌。但在乡愁不再美丽的时候,也一度让大家失了兴致。如今,出家门就有大把诗情画意的题材,七里诗乡诗情四处流淌,村民决定要把这个文化好好保护并传承下去。诗歌广场、诗歌碑林,甚至农户自家墙壁上都写着本土诗人创作的诗歌。 

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居民 邱岗: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我们更多的老百姓要把他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这么一个情感,通过他的诗歌创作来得到表达。

在七里诗乡,诗歌已经浸润到每个人的肌理,读书写诗成为了这里的日常。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就要接受诗歌的熏陶,让诗歌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七里诗乡志愿者 廖凤娟:我们社区利用寒暑假的时候,召集孩子们到咱们儿童之家学习诗歌朗诵,从小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这也是对咱们七里诗乡对文化的一个传承。 

成都台记者 姜澜雨:在一开始我也说,我是带着任务来的,我觉得我应该是找到了我们七里诗乡小康生活的答案。我想,七里诗乡的小康生活就在毛大哥返乡创业的稳定生活里,同时也在柳风农民诗社的诗词里,也在黄家大院的最美院落里。我想,小康生活更在绿道串联起来的乡愁记忆里。


(编辑 王一冰)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