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欧洲头条丨口罩“真香”了,可那时的歧视,还欠我们一句道歉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10月17日 09: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0月1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父亲老约翰逊在媒体上道歉,因为他2天前购物时没戴口罩被记者拍到,引发舆论一片谴责。

△英国首相鲍里斯的父亲斯坦利·约翰逊在一家报刊亭被英媒拍到在室内购物没有佩戴口罩

现在在英国,一些室内场所戴口罩已经是强制性的了,如果不遵守可能会被罚款60到200英镑不等。而这样的情形放在今年早些时候是难以想象的,英国一直是戴口罩这个问题上的顽固派。

来回顾一下2月份英国政府是怎么说的,当时的新闻报道官方建议,标题中大写加粗着强调不要戴口罩。

△2月27日,英国新闻报道官方建议,多洗手,不戴口罩

3月份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珍妮·哈里斯竟然说,“戴口罩不是个好主意……反而会把病毒沾到口罩上,再被佩戴者吸进去。”

△3月12日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珍妮的口罩言论被媒体报道

早早戴上口罩却被歧视的海外华人

早在1月底,西方媒体一股脑儿批判中国“残酷”的武汉封城,并没有多少文章介绍中国有效的具体抗疫方法,比如戴口罩。但是目睹着中国抗疫的海外华人却是毫无信息差的,他们早早就了解了口罩的重要性。但这也让海外华人身处于一个尴尬的夹缝中——戴口罩,被周遭人误解被歧视;不戴口罩,疫情可能已经在身边悄然蔓延,难道真要裸奔出门?

3月份,一个美国华裔发的推特非常说明问题——

这绝不是美国独有的歧视,当时生活在西方国家的华人多少都感受到了“口罩压力”。我们一直以为这种歧视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跟当时这些国家的官方说法极有关系。

说法一:感染者才戴口罩

1月26日,法国时任卫生部长阿涅斯·布赞称,口罩只有在已感染时才有效,戴着口罩可以防止传染别人。

△时任法国卫生部长阿涅斯·布赞接受媒体采访

甚至到了3月初,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还是这种说法:

△当时英国媒体报道英格兰首席医疗官惠蒂教授言论截图

“我们不建议戴口罩。唯一可以时不时戴口罩的人是那些已经感染的人,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继续传播出去。”

注意下他用了个词sometimes,都已经感染了还只需要“时不时”戴口罩,这认识是有多落后?

这种说法导致了民众对戴口罩华人的误解,他们会觉得只有感染者才戴口罩,你戴着口罩还满大街播毒,竟然还不自我隔离?

说法二:口罩应该留给医护人员

3月底,BBC还专门拍摄了短片,向民众解释为何不需要戴口罩。

短片中,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Shunmay Yeung博士是这么说的: 

所以“口罩应该留给医护人员,我们不应该跟他们抢口罩”。

“说法一”叠加上“说法二”,让当时所有自觉戴着口罩防疫意识特别强的华人,在西方国家都成了遭人侧目的人。

口罩危机

话说回来,“医护人员口罩不够用”的答案怎么会是不建议老百姓戴口罩呢?到现在还有很多政府在鼓励民众佩戴自制的布口罩,戴了还是管点用的,也不跟医护人员抢口罩。但政府也并非一开始就建议用布口罩,当初他们的建议可是“不戴口罩”。

所以“不建议戴口罩”更多是个认识问题,并非物资短缺问题。



物资短缺也是确实存在的。西欧国家已经很少自产口罩了,大部分依赖进口,而短时间口罩的生产能力提不上来。

那库存呢?

3月19日,法国卫生部长亲口承认,法国只有1500万的外科口罩库存,没有任何N95库存。法国当时每日需用量是2400万。

英国也差不多。英国媒体曝光当疫情蔓延时,英国重大传染病医疗物资储备中近80%的呼吸器(N95级别口罩)已过期。有大概2亿件口罩、注射器和针头都已经过期大半年了。

4月份,口罩还是没跟上,英国的医护人员只能各方求助。一些华裔医护就向华人社区募捐。

△3月底,英国NHS护士孙莉莉和她的募捐箱,很多华人给她捐赠防护用品

各国的口罩争夺战开始了。

  • 3月初,德国出台防疫物资出口禁令。口罩、防护服等只有审批后才能出口。

  • 3月10日,瑞士一辆满载口罩的卡车被德国海关拦截。

  • 3月28日,法国总理菲利普宣布向中国订购了10亿个口罩,用飞机轮番运送。

  • 3月底,德国订购的600万只口罩在肯尼亚机场失踪。

  • 4月初,柏林市政府在中国订购的一批口罩遭美国“半路抢劫”。

  • 4月底,德国派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 前往中国运输口罩。

回过头来看,德国抗疫在欧洲算是比较好的,在对待口罩上它和其他国家就有明显的区别。4月份,很多国家抢购口罩,但不强制要求民众戴口罩,而德国是一边”抢”口罩,一边推出了口罩强制令。4月22日,德国联邦政府在全国公交车、商场等场所都强制要求佩戴口罩。而英国和法国推出类似的措施要拖到三个月之后。

法国公共卫生专家马丁·布朗西耶对此有所反思:

△总台记者专访法国公共卫生专家马丁·布朗西耶

傲慢与偏见

中国的带动作用在塞尔维亚体现得最为明显。塞尔维亚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特帕夫切维奇博士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戴口罩这件事情,连她本人都一开始很难接受,更不要说呼吁民众戴了。还好有中国医疗队“苦口婆心”地劝说。

△总台记者专访塞尔维亚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特帕夫切维奇博士

当英法等国正在日增数万确诊的二次疫情中挣扎,塞尔维亚日增200多例,已经算是欧洲患病风险最低的国家之一了。特帕夫切维奇认为,这跟政府是否虚心研究东亚的口罩经验有很大关系。

“所有人都戴口罩”(masks4all)组织的创始人之一Jeremy Howard说,“西方国家近代史中没有呼吸道传染病大疫情”,但他们也“几乎完全忽视了东亚科学家”。

直到7月份,BBC的报道里还在科普气溶胶和无症状传染者,以说明戴口罩的必要性,而这些在中国早就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了。

时至今日,根据“所有人都戴口罩”组织的统计,全球有120多个国家的口罩政策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戴口罩,已经成了抗疫常识。

只是,他们欠了那些承受过“口罩社交压力”的华人们一句道歉。

遗憾的是,他们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了过于惨痛的代价。

明天,《欧洲头条丨“口罩”这场2020年的大型 “真香”,是时候回头梳理下了(下):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将继续深挖,一些国家是如何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的。

欧洲头条丨“口罩”这场2020年的大型“真香”,是时候回头梳理下了(下):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


监制丨姜秋镝

记者丨王璇 陈明磊 江华 余鹏 张颖 慕兰亭


(编辑 尹惠仙)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