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面对面丨专访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要为国家做事 做得越多越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12月28日 04: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起飞,到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返回器成功着陆。嫦娥五号实现了地球外天体采样、地球外天体起飞,并带领所采样品安全返回地球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23天的飞行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和众多航天人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父亲的一句话 为他指明职业方向

1945年,叶培建出生在江苏泰兴的军人家庭。父亲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父亲亲历了美国飞机的嚣张和疯狂。高中毕业后,叶培建本想学习外交,但父亲的一句“你学工科,学航空”为叶培建指明了职业方向。

叶培建:父亲告诉我,朝鲜战场上敌人飞机狂轰滥炸,我们战士拿着生命去修桥,修完了又被炸掉。美国是什么水平?打完长津湖战役,为了切断敌人往南逃的道路,我们把他们的一座桥炸掉了。美国人不修,他们在日本做一个桥,空投下来架在那儿。这就是差距,我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我们一定要做一些事情!

大学毕业后,叶培建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任技术员,从此与中国航天事业结缘。

四十个工人不吃不喝才能供我留学 一定得回来

1978年恢复高考后,叶培建顺利考取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502所两个研究生,后来又通过了出国资格外语考试,赴瑞士留学7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后,他就和妻子一同回到中国。瑞士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很多人都问叶培建,“那边条件那么好,你们俩怎么回来了?怎么进行思想斗争的?”但在叶培建心里,回国不需要思想斗争。

叶培建:我记得我出国的时候当时教育部一个副部长讲了一段话,全国有几千万几千万青年,上大学的才有多少多少?能出国留学的才几个?那时候我在瑞士的生活费是600法郎一个月,很少,瑞士的难民是800法郎一个月,可是600法郎我算了一下,要四十个工人不吃不喝才能供我,我就知道自己肩上担子有多重。

“一片月亮”影响一生 “我们现在做到了”

在瑞士留学期间,叶培建曾和月壤有过惊鸿一瞥的相遇。他曾到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总部参观。当时,在一楼大厅,各个国家都展出一样代表自己国家知识产权的东西。美国展出的是一片月亮(a piece of the moon),中国展出的是一个景泰蓝花瓶。

叶培建:当时是学生的身份去看,过些年我自己搞探月了,我去瑞士开会又去看了,美国人还在那儿展出那片月亮,我就把照片拍下来了,回来以后发给我们每一个主任设计师,我说我们中国也要拿回月亮来,就靠你们了。月壤能不能拿回来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们现在做到了。

100-1等于0 “责任比命大!”

从瑞士学成归国后,叶培建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卫星测试地面设备研发和航天信息化工程。1996年,叶培建开始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时至今日,叶培建仍然难忘2000年“中国资源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时的惊心动魄。

叶培建:发射了以后,我们当时要从岢岚基地坐车到太原,卫星上天以后绕地球前两圈表现很好,到第三圈姿态乱了。前方有个副总师打电话过来,我那个车正在吕梁山上行走,我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我希望车从山上掉下去,把我摔死。

记者:但那是一颗星,您是一条命。

叶培建:但是我觉得我无法交待,我很自私,摔下去我是烈士,卫星丢了我无法交待,那个卫星太重要了。责任比命大,没有这种责任心,我们很多事情是干不好的。

通过手机,叶培建让前方的副总师仔细检查这一个小时发生的事情。经过检查,是地面发错了一条指令,把整个卫星的姿态搞乱了。当卫星再一次经过中国上空的时候,工作人员立刻发出了正确的控制指令。卫星随即接受到了正确指令,迅速调整了姿态,一切恢复正常。

“航天有一句话叫100-1等于0,我做的再好的一个东西,你这个小部分没有做好,就可能是失败。所以我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不这么看待,轻描淡写、掉以轻心,就很可能失败。所以说责任大于天。”

据理力争说真话 让嫦娥二号四号的“命运”反转

20年前,中国启动探月工程的论证,当时55岁的叶培建成为人选之一。

2004年初,我国探月工程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工程被命名为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在探月工程中,单号星是主星,双号星是备份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成功后,有一种观点是出于节约,不主张继续发射嫦娥二号。但叶培建在讨论会上据理力争。

叶培建:我就直接讲中国探月要走下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再花点钱获得更多的科学成果更多的工程经验有什么不好?我们这位主持会的老同志可能他对原来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他马上就做了个决定,今天不讨论嫦娥二号打不打的问题,只讨论怎么打好的问题。

2010年国庆节,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中国不仅在探月成果上更进一步,还为后续二期落月任务奠定了基础。三年之后的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完成落月任务,其备份星嫦娥四号没有再陷入是否发射的争议,但对其执行怎样的任务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嫦娥四号无需冒险,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而叶培建则主张,嫦娥四号要迈出人类尚未迈出的那一步。

叶培建:我觉得嫦娥三号已经落到正面了,月球背面没人去过,所以我就坚持要落到背面去。那天就要写决议了,我不签字。我说如果你们落正面,我不签字。领导也很开明,说我们再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就决定落在背面。

记者:那为什么人家不说您说?

叶培建:我们院有一位王希季老先生,今年99岁了,两弹一星元勋。他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叶培建,我们老了,以后该说的话你都要说,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不说话了,还有谁说?

记者:您理解他说的我们要说话,是说什么话?

叶培建:说真话,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对我们的技术路线,要敢于说真话。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代表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叶培建:美国航天局的副局长说,从此以后我们不能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他们也干了我们没干过的事情。

“我只要坐在那里喝咖啡 年轻人就觉得心里有底”

从发射升空,到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再由月面点火起飞,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嫦娥五号的很多关键节点都在夜间发生。75岁的叶培建担任飞控专家组组长,和众多航天人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叶培建:我曾经说我们飞控专家组的最高境界是喝咖啡没事情,但如果发生问题了,飞控专家组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头帮助拿主意想办法,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一次没有问题处理,嫦娥五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复杂的航天器,但是这个航天器从发射道返回没有发生过一个问题,非常之圆满,所以飞控专家组没事干,就是在那起支撑作用。我不用说更多的话,他们说只要我坐在那个地方,看到我笑眯眯坐在那喝咖啡,他们心里就放心了。

中国航天缺乏话语权 要向全世界讲述中国航天故事

除了担任嫦娥系列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之外,叶培建还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职务,要为中国培养更多的航天人才,他发动航天系统的年轻人,编了一套23册的空间技术科学丛书,并将其中的10册翻译成英文版发行世界,他还促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计划创刊一本全英文杂志,向世界讲述中国的航天成果和故事。

叶培建:中国现在航天的进步和我们的话语权相差太远了,没有话语权。《空间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国家第一本全英文的向全世界发行的杂志,而且是跟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的,我当主编。就是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进步,中国是能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做一点贡献的,但很多事别人不知道的。

记者: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

叶培建: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否则人家老是说我们都是看别人的杂志看来的,看别人的文章看来的,也让他们看看我们的。

超额完成“三步走” “为国家做事越多越好”

2017年1月,为表彰叶培建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2019年9月17日,叶培建获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叶培建:我们2003年给中央写的报告,通过“三步走”,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我们进度没拖,经费没有超,指标没有降。各国的航天任务当中拖进度超经费的比比皆是,我们这三步做到了,而且还超额完成了。

记者:为什么我们能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在既定的时间,用既定的钱完成既定的任务?

叶培建:我觉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我们航天人最大的精神。最根本就是前两句话,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你承诺的事情到时候要么完不成要么钱不够,还给国家增加负担,算不上无私奉献吧,算不上热爱祖国吧,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为国家做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做得越多越好。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银建章

编辑丨张宏飞 隋博宇

摄像丨刘洪波 杨帆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