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首次查明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 我国研发国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1月30日 08: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记者昨天(1月29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发生重构性重大变革,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正加快形成。

自然资源部表示,“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国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国有森林资源、国有草原资源、海域海岛等有偿使用制度。 

与此同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也基本形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规划正在抓紧编制。

特别是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规则,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将陆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需要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入红线,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首次查明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全国地质工作会上了解到,2019年到2020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测量和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工作,查明了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地面沉降防治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次调查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部分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统测网,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基础上,利用4.7万眼民用井,完成了2019年和2020年同期地下水位统一测量,测点总数达到6.7万个。监测面积由350万平方千米拓展到400万平方千米,填补了内蒙古高原中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罗布泊等地区地下水监测空白。  

通过调查首次掌握了全国地下水储存量年度变化。2020年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总储存量年度增加10.9亿立方米,三江平原、四川盆地等11个平原盆地地下水储存量年度整体增加。

我国研发一系列国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记者在会上还了解到,针对矿山、农田、化工场地等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基于地球化学方法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索形成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矿物吸附为辅的治理工艺,实现酸性矿山废水达标排放,从源头上阻止矿山废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此外,针对稻田镉污染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根系微地球化学障”概念。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将土壤修复材料施加到育秧土中,在水稻根系周围形成“微型障”。抛秧后,“微型障”随根系土带入水稻田,可有效阻滞土壤中的镉通过作物根系迁移至果实,从而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室负责人 谭科艳:我们在某一个地区进行了一个450亩地的修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数据显示在我们稻米的果实当中,镉的含量降低了80%。 

同时,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还针对化工场多重金属污染问题,稀土矿山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氨氮污染问题等,研发了一系列修复技术。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化、标准化建设,有望在今年实现市场化应用。


(编辑 陶梦琪)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