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调动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农村大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2月27日 14: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拨又一拨创业热潮。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推行,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这场改革的起点还要从1978年说起。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当年安徽省多地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造出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秋,安徽省遭受了罕见的大旱灾,秋种遇到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安徽省委决定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自由种植。这一应急性措施,立即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中共合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翟新明:看似是权宜之计,其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一种觉醒,应当说也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最后成为席卷中华大地改革的前奏。 

在借地唤起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启发下,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公社率先尝试定土地、定工本费、定工分、定上缴,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秋种办法,形成了包产到户的雏形。 

原小井庄生产队副队长 何家桂:吃大锅饭,就没有区别,在那里混日子。田分下去了,(生产劳动的)劲头就大了,不要你催不要你喊。 

中共肥西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彭均生:山南包到户,全县捂不住,在这种情况下都开展了包产到户,迅速推广开来。 

只要完成上缴任务,多余收成全归自己。包产到户提高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但也有一些群众对这样的创新尝试存在顾虑。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同样遭受旱情严重影响的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队干部召集全村人开会讨论,准备分田单干。 

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严宏昌:害怕这样将来不但干不好,反而还会倒霉。所以当时我就给他们讲你们放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就是让我们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我说党是实事求是的,收得多也好,收得少也好,完成国家的,留了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你们自己的。这样对这个分配的原则,你们还有顾虑吗。 

会后,18位村民按下了红手印搞起大包干,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仅在大包干一年后的1979年秋,村里的粮食总产量就由上一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也正是在这一年,小岗村彻底告别了吃“救济粮”20多年的历史,而且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并归还贷款。 

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关友江: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所以才有这个产量。(丰收的)粮食放在外边,用稻草一盖。这样堆在外边了,因为家里确实放不下。 

小岗村大包干的成功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标志性事件。1982年,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卢仕仁:不管是小岗村的大包干,还是小井庄的包产到户,它都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农民由过去单纯的劳动者变成了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和经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先行者们继续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今年,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正尝试以打造小井庄改革强村示范园为切入点,整合周边村庄抱团发展。 

肥西县山南镇党委书记 沈家创:坚持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整合了周边的村庄抱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凤阳县小岗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真正分享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连续四年拿到了分红。 

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第一书记 李锦柱: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旅游培训教育为支撑的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们也从40多年前的三靠村变成了集体经济达1000多万的经济强村。小岗村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辑 朱辛未)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