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一担普通水桶,一段不寻常故事,听“国民老爸”韩童生深情讲述丨红色印记第⑩集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21年03月31日 06: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韩童生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出演多部话剧、影视剧,获得过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韩童生。

我讲述的文物是秋收起义中的拥军水桶。它是群众为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送茶水、稀饭使用过的。

这担水桶现在存放在江西省铜鼓县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陈列厅内,是由铜鼓县上庄村农民曾月梅在1978年捐赠的。

△图为江西省铜鼓县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陈列厅内陈列的水桶

从外观上看,这两只水桶并无特别之处,高89厘米,直径63厘米,单个重量3斤多一点。宽度一致的木板被铁圈扎紧后严丝合缝。不过,其中一只由于使用时间久远,提手处的木材已经开裂,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这对外观普通的水桶既承载了秋收起义时部队与当地群众的军民鱼水深情,更见证了先辈们的伟大革命历程。下面我们就一起回到1927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

1927年7月,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逮捕、屠杀。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图为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召开(油画)

上世纪二十年代,封建地主依仗权势通过雇工、租佃、高利贷等手段对广大农民实行最残酷的剥削。

当农民在黑暗中抬不起头时,八七会议定下的土地革命方针和革命队伍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的路。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开始发动。10日,毛泽东在铜鼓县城萧家祠主持召开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宣布驻铜鼓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要求全体指战员响应湖南省委号召,立即武装起义。当晚,皓月当空,毛泽东心潮起伏,挥墨成辞,豪迈地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 霹雳一声暴动。

△图为《西江月·秋收暴动》诗词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铜鼓完成工农革命军的组建,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红旗猎猎,梭镖如林,面对群情振奋的起义队伍,毛泽东带着浓重的湘音发出了武装暴动的号召。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馆长 邓永忠:当天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全体官兵在铜鼓县城东隅双江口大沙洲上集合,接受毛泽东的检阅。毛泽东一声令下,全团官兵浩浩荡荡从铜鼓县城出发,由此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图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9月11日中午,毛泽东率队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抵达铜鼓上庄后,受到当地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地百姓送粮送物援助部队,妇女们为得疟疾的伤病员熬汤换药,男青年则组成梭镖队协助部队站岗放哨,当场更是有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加起义军。有的群众还主动为部队抬担架,做挑夫,踊跃支前。

此时,上庄村农民曾月梅听说秋收起义部队来了,特地带着全家用水桶把茶水、稀饭抬到部队,一碗一碗地送到战士们的手上。

邓永忠:虽然当时老百姓对于革命的认识还不深刻,但他们知道起义部队是为了他们好,所以他们才会踊跃支前。曾月梅给起义军送水送粥的这担水桶,见证了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图为秋收起义(油画)

秋收起义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完成了白色恐怖下的奋力一击。这次起义共产党军队打出自己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为中国共产党保存、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秋收起义并非一帆风顺,起义部队分兵三路在进攻长沙的途中受挫,损失惨重。在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实行战略退却,指示起义部队暂退铜鼓排埠,后开赴浏阳县文家市集中。

从9月到10月,起义的战士和广大工农端起步枪长矛,向着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猛烈冲杀过去,星星之火在秋收起义播种下,逐步形成燎原之势。1927年10月27日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11月初到达茅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图为如今的井冈山

任方:我是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讲解员任方,出生于1990年。铜鼓是秋收起义的发生地,是一片红色沃土。革命战争年代,铜鼓有七八万人为革命英勇牺牲。

如今身处和平年代,我成了一名革命文物讲解员,知道每一件文物背后或催人奋进,或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在工作中感到迷茫时,我都愿意静静地在纪念馆里坐一会儿,看看革命先辈们用生命留下的痕迹,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 协调丨丁飞 冯烁

记者丨李竟成

编辑丨冯烁

讲述人丨韩童生

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剪辑丨刘梦雅

新媒体丨王远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