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郑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员。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郑岚。我讲述的这件文物,是新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歼击机——歼-8。在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的歼击机真机展厅里,人们可以看到两架退役的歼-8静静地安放在那里,虽历经岁月洗礼,仍可见当年雄姿。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时代”迈入了“自主研发时代”,也见证了几代航空人攻坚克难的光辉岁月。
△摆放在沈阳沈飞博览园内的歼-8战机(总台记者郭威 摄)
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一架美军U-2侦察机正在向南京逼近。我军五架战机紧急起飞拦截,天空之战,一触即发。我军的主力战机歼-6、歼-7,因性能不足,无法与之抗衡,只能无功而返。打造新的长空利器,捍卫国防安全迫在眉睫!
1965年5月17日, 名为“歼-8全天候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研发项目被正式立项。
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主任 金波:“歼-5,歼-6,歼-7都是仿制前苏联的,但是歼-8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
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这是一次大跨度的跳跃。这一跃如果成功,中国就有了可以直面敌对势力高空挑战的实力,可这样的技术难度和深度在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史上也是空前的。
△沈飞车间内,工人正在安装歼-8战机
当时,设计师交付工厂的图纸达到5万多张,要制作的各项零件11000多个,另有65项新材料,有些新材料是我们国家过去从没生产过的。
沈飞公司二级技能专家 杨国心:“歼-8系列的部分连接件以及部分零件都需要达到严格的尺寸精度要求,有些零件的尺寸精度需要达到0.01毫米以内。”
科研人员凭借着惊人毅力,把自主设计飞机的目标,慢慢变成现实。关于歼-8,曾有人问:中国人设计的战机能飞起来吗?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30分,新中国的数万航天人给出了答案。
纪录片解说:雄鹰多矫健,蓝天多壮美。多少年来自行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现场
歼-8首飞冲上蓝天,跃升至3000米高度,速度500公里每小时,并且经过了一系列的试飞科目检测,观看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军事专家 陈洪:“这种飞机有非常好的火控雷达设备,它在空中就可以根据地面和空中的信息,在自己的飞机上,体现作战目标和情报信息,从而完成作战任务。另外这种飞机是一种重型的歼击机,它有两个发动机,安全性能很好,它还 可以带空对空导弹,这个导弹的射程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远。”
首飞任务的完成只是漫漫征程的开始。
飞行员:高度8000,m40086,飞机抖振明显……
首飞成功不久,歼-8遭遇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在接近音速飞行时,飞机会出现强烈的抖振。这个问题不解决,飞机就难以实现超音速飞行。
歼-8副总设计师 顾诵芬:“抖得厉害以后就解体,飞机从局部开裂,所以绝对不允许出现这个毛病。”
△1969年8月30日,准备搭乘歼教-6起飞的顾诵芬(后),前座为试飞员鹿鸣东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想解决问题,只能上天试飞。试飞员的亲身体验,就是最直接的参考“数据”。但当时,作为试飞员“救命稻草”的弹射救生系统远未完善,试飞员的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在一次后机身测温试飞中,飞机冒出滚滚浓烟,指挥员已下达跳伞指令,但试飞员王昂拒绝跳伞,坚持驾驶歼-8降落。王昂回忆,当时落地时,飞机的伞舱已经熔化,左轮胎也因紧急刹车而爆炸。
王昂:“这是我们中国自力更生自己搞的第一架,为什么塔台叫我跳伞我没跳,我就一个想法,歼-8就是一个独生子,尽量能保存就保存。实在没有办法,那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1976年进行大马赫数飞行测试的03号原型机
随着试飞员一次次奋不顾身的飞行,歼-8设计中的致命难题被逐一化解。
十年磨一剑。1979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机——歼-8终于正式定型。它的机体细长,呈蜂腰状,总长度为21.52米,高5.41米,机头圆形口进气,后机身内并置双发动机,因为机型匀称优美,人们戏称它为“空中美男子”。
军事专家 陈洪:“它的速度可以达到M数2.2,已经超过了两倍以上的音速。歼-7是2.02,它飞行的高度已经可以超过两万米了,因此再什么U-2,再什么高空侦察机,我们也不惧怕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歼-8服役,它又不断被改进、升级出歼-8全天候型、歼-8Ⅱ等多个系列机型,逐渐开始以一个家族的形态守护着祖国的长空。
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主任 金波:“歼-8飞机从80年代服役以来相继推出了歼-8白天型,歼-8Ⅱ等多个型号,特别是歼-8Ⅱ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上空,进行飞行庆祝表演
2021年7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我国自主研制的6型71架军机组成4个空中梯队,驭风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达最深情的祝福。
薛海梅:我是沈飞航空博览园的一名讲解员,我叫薛海梅,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3年。向游客普及航空知识和祖国航空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是我的职责,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我国飞机的研发历程,了解中国航空人的故事和精神。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
邓小平肯定的这篇文章曾引发全国大讨论,张国立讲述丨红色印记第81集>>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郭威
编辑丨李欣
讲述人丨郑岚
制作丨刘逸飞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江晓晨
音响资料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