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卫东,总台央广播音员,长期担任《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主播,也担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经典诵读人。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卫东。我要讲述的文物是一份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央签署的脱贫“军令状”。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这22本“军令状”的封面是正红色,上面写着“脱贫攻坚责任书”,正中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徽。
△22本脱贫攻坚责任书,封面正中是共产党党徽
在责任书里,写明了各省当年的贫因现状以及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等部署,要求这些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到村到户到人。这些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传递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意志和决心。
△脱贫攻坚责任书正文 (总台央广记者李思默 摄)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 彭清华:第一次签军令状,对我来讲,沈甸甸的。在脱贫攻坚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摸清群众的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分门别类地进行精准帮扶,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采取滴灌式的帮扶。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精准扶贫,让消除贫困的靶心更准,开出的药方更管用。2015年,广西20多万名扶贫工作队员大规模进村入户,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在2014年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再次对全区贫困人口展开一次全面彻底的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全区统一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扶贫工作队员:去年建档立卡没有今年那么细致,精确到包括一台电视机,或者是几只鸡,几亩田地,这次都做得很细,只要申请(贫困户),每一户每一家我们都要入。
△广西龙州县上降乡梓丛村精准识别工作组进村入户了解农户家庭情况 (卢松见 摄)
为更精准地摸清贫困底数,2015到2016年,全国又动员起200多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此次全国共补录未识别的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的人口929万。
至此,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国家乡村振兴局信息中心主任陆春生说,这一份份数据不仅清晰标注出贫困户都有谁,分布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第一次从总体上摸清了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陆春生:分析出他的帮扶需求,比如因学致贫,具体帮扶措施可能有助学贷款、发放助学金;如果因病致贫,肯定有健康扶贫的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画像分析他的帮扶需求,制定帮扶措施,最终达到脱贫的成效。
为兑现“军令状”,中西部22个省份按照“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方略,也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贵州三宝彝族乡原来的村居村貌
三宝彝族乡曾是贵州20个极度贫困的乡镇之一。时任乡党委书记的龙汉勇说,乡里四面环山,与外界相连的只有一条毛马路,全乡四成以上都是贫困人口,“挪穷窝”成了他们脱贫的唯一途径。
龙汉勇:我们带他们出去不是逼他们搬,我们是让他自己想。算一下账,这个经济的账、你这个家庭的账,你还要算子孙的账。
△三宝彝族乡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总台记者张兆福 摄)
2018年8月开始,三宝彝族乡分批搬迁到了位于晴隆县城的阿妹戚托小镇,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整体搬迁的乡镇,晴隆县也是全国最后一批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居民:一开始在老家是不想搬的,但是一来这住了一段时间就觉得这挺好的,就不想回了。小孩读书方便,看病方便,买菜、上街都方便。
△在阿妹戚托小镇广场上,三宝乡群众举办篝火晚会庆祝搬迁
脱贫攻坚——这场艰苦战役,历史记住的数字,不仅仅是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也不仅仅是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也记住了22个中西部省份,记住了他们为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对于签订“军令状”仍记忆犹新。
孙志刚:总书记这么讲的,你们既然签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总书记讲的话,我们一直牢记在心,只有一个信念——坚决打赢,绝不失败。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
讲解员董家鹏: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董家鹏,今年24岁。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央签署的脱贫“军令状”,这一份份文件纸张,却有千钧重,它承载的是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勇气和力量。今后,我将会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铭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彩历程。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
邓小平肯定的这篇文章曾引发全国大讨论,张国立讲述丨红色印记第81集>>点击查看
谁是鹰击长空的“空中美男子”?郑岚讲述英雄的歼八战机丨红色印记第82集>>点击查看
他殉职时身上只有8元6角钱……听刘纪宏讲孔繁森的故事丨红色印记第83集>>点击查看
任鲁豫讲述40多年前深圳的“4分钱奖金”为何会惊动中南海?丨红色印记第84集>>点击查看
一无所有的南沙群岛怎么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铁城讲述丨红色印记第85集>>点击查看
火车平安穿行在沙漠里靠的什么?薇娅讲述治沙传奇丨红色印记第86集>>点击查看
邓小平视察南方坐的什么船?黄薇讲述不一样的海关缉私艇丨红色印记第87集>>点击查看
人民法院庭审第一槌如何敲响?李洪岩讲述“一槌定音”丨红色印记第88集>>点击查看
中国入世谈判为何谈了十五年?刘风讲述金笔见证的时刻丨红色印记第89集>>点击查看
杨利伟讲述:太空21小时离不开这个“护身符”丨红色印记90集>>点击查看
这尊鼎没有几千年历史却诉说了几千年历史!张云明讲述丨红色印记第91集>>点击查看
一万多张图纸绘成一张图,中国高铁厉害在哪儿?朱迅讲述丨红色印记第92集>>点击查看
废墟之下的生命之光,“可乐男孩”薛枭讲述汶川瞬间丨红色印记第93集>>点击查看
“鸟巢”就建在我家门口!李乃文讲述一把特殊的祥云火炬丨红色印记第94集>>点击查看
通往“高原孤岛”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仁青旺堆讲述神秘墨脱丨红色印记第95集>>点击查看
一张看似寻常的证明见证不同寻常的发展!主持人贾男讲述丨红色印记第96集>>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车丽、张棉棉
编辑丨车丽
讲述人丨卫东
制作丨秦梓元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李昊
音响资料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