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越是艰险越向前——《松花江上》1950年之前为什么没有署词曲作者名?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9月17日 06: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一首《松花江上》唱尽离愁别绪

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写到,成千成万的青年人无家可归,无学可求,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

一首歌曲,究竟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怎样的记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将沈阳全城占领,酿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对待日本侵略者,命令张学良不进行抵抗,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失守。

1921年出生的赵振声,当时就在哈尔滨。他曾经回忆:日本的鬼子到哈尔滨的时候,是春节前的前一天,那时候哈尔滨有道里,道外和南岗,南岗那边枪声不断。一听到枪声以后,这些老百姓都关门闭户。那时候小,不知道怎么回事,日本鬼子已经打到南岗一带了。

国破山河碎 告别故土 开始流浪

国破山河碎,大批东北军官兵和东北居民告别故土,开始了流浪。著名艺术家于蓝,当时只有10岁,却因为日本人的铁蹄,经历了生平第一次的颠沛流离。

于蓝曾经回忆,“当时坐火车,那很拥挤,火车顶上也是人,火车通道上也都是人,我们也没有地方睡,有时就躺在这个椅子是这样,三个人坐的,那就是大家都这么睡底下呢。就靠着墙角这块,你就靠在那睡,也就是太累了小孩子,我腿也就伸到别人身上去了。”

《松花江上》传唱大江南北

1936年冬,一生从未到过东北的张寒晖,正在陕西省立第二中学做国文教员,很早就加入共产党的他,对东北人民背井离乡的痛苦感同身受,写出了这首《松花江上》,并且教唱给了二中的学生。

张寒晖重孙张满囤说歌曲的音调是河北上坟的哀号调,这么一唱,眼就带泪。

一曲《松花江上》,诉不完流亡心酸、离愁别绪,还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流传的不仅仅是歌声,还有一种心手相邸共同抗敌的意愿和决心。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的爱国青年上街示威请愿,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游行队伍行至东郊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不要去临潼,怕有危险。学生的报国请愿之心受阻,人群中有人高唱起《松花江上》,让张学良听后大为感动,他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

西安事变见证者胥继武回忆当时场景:张学良在灞桥这地方,把学生挡回去,说是一个礼拜之后再见分晓,这是张学良说的。一个礼拜就有了西安事变了。

西安事变发生后,这首《松花江上》也迅速从西安传遍全国。但是那时所有版本的歌谱,词曲作者都没有署名。原来,张寒晖在写松花江上的时候,正在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出于安全考虑,他不能引起外界的关注。

有很多艺术家们曾说,名歌传遍天下,作者默默无闻。1942年4月,张寒晖被组织调回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并任文协总支组织委员,后又兼任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文艺方针。

他深入农村开展识字运动,收集整理民歌,被边区人民称为人民艺术家。可惜的是。张寒晖刚刚写出《军民大生产》等几部优秀的作品,积劳成疾,于1946年3月在延安病逝。终年44岁。直到1950年,西北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出版了《张寒晖同志遗作歌曲集》,才结束了歌页上没有作者署名的状况。(总台央视记者 杨洋 邵冲)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