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大美西藏 这里是动物的天堂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9月20日 15: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根据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目前栖息在青藏高原的黑颈鹤有一万多只。

高原县城申扎县旁的黑颈鹤夫妻

申扎县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黑颈鹤繁殖地。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完成申扎县买巴乡鲁确塘藏羚羊产房监控安装测试后,同步对黑颈鹤的栖息环境展开调查。

申扎县城海拔4700米,绵延的高山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构成了高原野生动物和牧民的共同家园。临水而居、人鹤和睦,成为藏北高原一道最亮丽的风景。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作为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也是藏羚羊最重要的伴生物种之一,这次对它们的观察,科考队决定另辟蹊径:不是在远离人类的野外环境进行,而是在黑颈鹤的繁殖阶段选择离人畜最近的县城和湿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吴晓民:黑颈鹤和藏羚羊都是迁徙物种,另外在这个区域里面,既是藏羚羊在这里产崽,黑颈鹤也在这里产卵包括育雏。我们想,对黑颈鹤的监测可能会对我们藏羚羊(监测)起到一些启发或者是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思路。

申扎县县城旁有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湿地,野保员告诉科考队员,镜头中这对黑颈鹤在此营巢育雏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过去三年,这对黑颈鹤持续在申扎养育儿女,算得上高产。冬天来临前,它们一家四口才离开这里。来年又双双返回,成为申扎县重要的一分子,得到大家的关注与祝福。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的黑颈鹤一般都是产下两枚蛋,雏鸟能够成活两只的很少,我们对于它的这种现象还得进一步观察。

镜头前,这对黑颈鹤翩翩起舞。那极尽夸张的转身、回旋,似乎就是在向考察队伍表明,鹤类家族十五个种群中,只有它们能在青藏高原生存。

夏季在申扎出生的小黑颈鹤,到了秋末,跟随父母返回位于藏中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越冬;第二年三四月间,它们跟随父母回到这里后,就要学会独立生活了,慢慢成为20到30只不等的小群,开始成年之后全新的“社交生活”。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申扎是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这些年林草部门加强对黑颈鹤及栖息地的保护,它的种群一直呈现着增长的趋势。

通过观察,科考队员在距离申扎县城30公里外的湿地,又发现了一对黑颈鹤,它们栖息在沼泽地中的草岛上,三四十米开外就是转场过来的牧民和七八百只规模不算小的羊群,一派和谐共生的景象。

破壳而出 鹤宝宝跟随黑颈鹤父母长大

经过近30天的孵化,科考队员观测的这两对黑颈鹤夫妇的雏鸟先后破壳而出了。

而随着雏鸟破壳,黑颈鹤也进入育雏阶段,科考队员接下来的考察还会有什么发现呢?

这一天,申扎县城附近的这对黑颈鹤的雏鸟破壳了。科考队员观察到出壳不久的鹤宝宝正躲藏在水草丛中,安心享用着父母送上的美食。当鹤宝宝上岸后就开始蹒跚学步,踉踉跄跄地跟在父母身边。黑颈鹤夫妇呵护着鹤宝宝,不停地觅食,又不停地喂食。破壳而出的小鹤藏在枯草中休息时,身上的羽毛颜色与环境浑然一体,一出生就有天然的防护功能。第二天,小鹤已经开始令人刮目相看了。它们紧跟在父母身边,不停地接受着父母的喂养。而在木纠湿地的稍早破壳的小鹤,已经开始独自在深水区游玩了。不过突然的变天导致水面温度急剧下降,让沉迷于游玩的小鹤立刻反身回去寻找父母,此时父母却是爱莫能助。一路只得靠自己挣扎上岸,终于躲进了妈妈的怀抱,就再也不愿探出头来。雏鸟在破壳十多天后,体重就有500克左右了。虽然进食多还是依靠父母,但也能自己捕捉一些小虫了。父母采集水草根茎,捕食蛙类,肢解大型鱼类,无疑也是在为小鹤来年的独立生活进行言传身教。

在持续一个月的观察期间,科考队员发现,黑颈鹤的繁殖区域周围,食物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观测镜头还记录到了另外一对年轻的黑颈鹤夫妇捕食鼠兔的画面。两个多月时间,考察队先后对十对黑颈鹤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虽然在孵化时产下两个蛋,在哺育阶段却还是以带一只幼鹤的居多,当地牧民说冬天前往南方越冬的黑颈鹤家庭还是很难见有一家四口一起离开的。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吴晓民:小鹤的食物大多在百米内就可以满足。和它们一起生活在申扎县的赤麻鸭、斑头雁、凤头䴙䴘等,幼鸟都能健康成长,而且各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了食物资源并不是它们的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而黑颈鹤家庭多是成功地繁育一只幼鸟,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我们将持续对这里的黑颈鹤进行跟踪观察,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藏狐——藏羚羊产崽地生态卫士

在那曲市申扎县鲁确塘的藏羚羊产崽地,很容易见到藏狐的身影。藏狐是高原上生物链的重要物种之一,种群数量众多。

在藏狐的繁殖期,科考队员通过现场观察并对几处洞穴设置红外相机进行监测,记录了藏狐的生活状态。

在申扎县藏羚羊产崽地,藏狐幼崽出生一个多月后,食量越来越大。父母为了幼狐的生长发育,便开始不分白天黑夜的操劳,这也为科考队员进行科学观察提供了方便。他们在藏狐经常出没的地段,分别安装数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我们过去在藏羚羊迁徙和产崽过程中,对狐狸这个物种关注不够。今年我们加大了在藏羚羊新产崽地对狐狸的监测,狐狸在这里控制草原鼠害,对藏羚羊栖息地植被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还要对狐狸进行持续的关注。

藏羚羊的活动范围内虽然有不少的鼠兔,但藏狐的捕食行动随时受正哺育中的藏羚羊干扰,有时还要被渡鸦一路驱逐。藏狐的活动具有晨昏性,在黄昏和黎明活动较为频繁。

傍晚高原渐渐恢复宁静,藏狐的爸爸妈妈,终于可以让小藏狐出来在洞口活动玩耍,而自己又开始四处觅食,在候鸟孵化季节,藏狐也会在夜晚去崖壁上寻觅鸟蛋,每次都会满载而归。

7月,藏北高原进入雨季,藏狐举家外出捕食回来后,却发现自己的家已被旱獭占领,面对丢失的家园,藏狐爸爸于心不甘,几度返回窥探,面对众多强悍之敌而不敢应战,只能溃败逃跑。而红外相机镜头中,膘肥体壮的旱獭慵懒地躺在洞口,突然彼此间的相互嬉戏引发内斗。落败的旱獭发现被红外相机偷窥记录,便对红外相机发泄一通,直到羊群大军压境才躲进洞中。再有半年多时间,小藏狐便具备了生存本领,开启各自的新生活。

雪豹——青藏高原生态风向标

雪豹是大型猫科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广泛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地的高山裸岩环境中,它们行动敏捷,多在清晨和傍晚出没。

西藏那曲市申扎县曾于2018年同国际相关组织展开雪豹项目合作,百余台红外相机在野外频繁捕捉到大量雪豹活动的身影。今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在申扎县对藏羚羊种群考察的同时,对雪豹种群也进行了跟踪监测。

攀上湖畔南侧这座险峻的高山,放眼望去,距离317国道不过几百米处就是多曲的家,一年时间,他家的羊就有16只遭到了雪豹猎杀。由野保员塔青和多曲为科考队员带路,对于红外相机能否捕捉到雪豹踪迹,他们非常自信。

那曲市申扎县林业和草原局野保员 塔青:雪豹是这样过来的,岩羊在这个地方的话,雪豹就会在这里蹲着。

科考队员将红外相机校准、调试无误后,继续沿山梁登上台地,野保员说这里便是雪豹的活动区,倘若要避风躲雨,雪豹则会选择崖壁下的山洞。

四台红外相机布下“天罗地网”,两个月后更换电池及存储卡,科考队员发现了令人欣喜的监测结果。

一号红外相机首战告捷,科考队员估算出雪豹体长在1.2米到1.3米,肩高在50厘米上下。从活动姿态看,这只雪豹非常健康。接着又是二号相机疑似捕捉到了两只雪豹的影像。

队伍满心喜悦,继续沿着山脊登上山顶台地,一只身体更为强壮的雪豹出现在三号相机里,接下来的四号相机也捕捉到相同画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从初步观察来看,四号跟三号可能是同一只个体,二号应该是另一只个体,初步判断这里至少有两只雪豹。

初步判断,这一带应是雪豹长期活动的领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这个可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监测,才能更好地说明它是否在这里繁殖。通过长期监测,分析雪豹的种群状况以及它的活动规律。

申扎县在过去的两年多,与国际相关组织开展合作,对雪豹进行了重点监测,取得大量宝贵资料,证明雪豹的分布区与人类活动的区域部分重叠,而且雪豹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洪峰:雪豹是“青藏高原生态风向标”,它直接反映高原生态的完整性,但是这么多年对雪豹的系统研究依然非常有限。对雪豹既要保护它,也要防止伤害牧民的牛羊,为了更多掌握雪豹活动规律,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系统的监测和研究。


(编辑 刘洋)

新闻首页
分享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